文献综述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5-08-28; 33(8): 619-624
Published online 2025-08-28. doi: 10.11569/wcjd.v33.i8.619
巴雷特食管致病因素与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李思琪, 杨磊, 李培彩, 弓艳霞
李思琪, 杨磊, 李培彩, 弓艳霞,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消化内科二 天津市 300000
李思琪, 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No. 82204988; 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提升计划, No. 2024XKZXY23.
作者贡献分布: 本综述由李思琪完成; 李培彩校正文章书写格式; 杨磊, 弓艳霞审校.
通讯作者: 弓艳霞, 主任医师, 300000, 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6号,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二. gong_yanxia@aliyun.com
收稿日期: 2025-05-20
修回日期: 2025-06-24
接受日期: 2025-08-18
在线出版日期: 2025-08-28
Core Tip

核心提要: 巴雷特食管为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其显著的食管腺癌转化风险, 始终是临床与科研领域的焦点. 其病理演变涉及食管鳞状上皮被异常柱状上皮取代, 部分患者还伴随肠上皮化生, 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极为复杂, 涵盖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调控失衡. 近年来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存在诸多未知领域. 目前对于巴雷特食管的防治, 部分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经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证实, 能够有效抑制柱状上皮化生进程, 甚至逆转早期病变, 现阐述巴雷特食管的发病机制, 深入分析所涉及的包含胃酸与胆汁酸为主的致病因素, 及包含炎症与化生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 为未来研制有效的化学预防药物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