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12-08; 26(34): 1996-2001
Published online 2018-12-08. doi: 10.11569/wcjd.v26.i34.1996
慢性乙肝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逆向变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许磊, 林楷, 李胜联
许磊, 林楷,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1
李胜联,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4
李胜联, 教授, 主要从事肝病研究.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0640184.
作者贡献分布: 李胜联负责课题设计与审校; 许磊负责收集病例与撰写论文; 林楷负责数据处理与查找文献.
通讯作者: 李胜联, 教授,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环城路109号,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lishenglian911@163.com
收稿日期: 2018-10-10
修回日期: 2018-10-30
接受日期: 2018-11-08
在线出版日期: 2018-12-0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存在"有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变化有时与肝病临床表现不一致"的现象.

实验动机

使人们重新认识血清ALT活性在肝病诊断中的作用, 为今后实现检测ALT含量取代ALT活性试剂的开发, 最终达到提高肝脏疾病诊断准确性的目的.

实验目标

探讨慢性乙肝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

将2010-09/2015-09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51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血清ALT活性≤40 IU/L的病例为实验组, 血清ALT活性>40 IU/L的病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计数资料的处理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的处理采用t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与对照比较的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率为25.78%(133/516), 说明慢性乙肝存在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现象. 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钾离子、钙离子及甘油三酯含量较低, P<0.05, 血清球蛋白及尿酸含量较高, P<0.05. 多因素分析的结果: 合并肝硬化及血清尿酸含量与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P<0.05, 而血清白蛋白、总胆汁酸、钾离子、钙离子及氯离子含量与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P<0.05.

实验结论

新发现: 合并肝硬化, 血清球蛋白和尿酸含量升高, 以及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及甘油三酯含量等降低可能是乙肝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 新理论: 提出了"血清ALT酶活性逆向变化", 即部分患者血清ALT活性未超过40 IU/L是有其机理的新理论. 对现有知识的归纳: 在肝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 血清ALT活性的变化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ALT的含量, 即血清ALT的含量越高, 则血清ALT活性也愈高, 此时, 血清ALT活性的活性与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二是血液中各种化学物质对ALT活性中心的直接作用, 即在血液中ALT含量不变情况下, ALT因血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动, 而受到激活或抑制, 使酶的活性升高或降低, 最终导致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现象的发生, 此时, 血清ALT酶活性与肝病的临床表现就不一致. 独到见解: 除肝细胞受损外, ALT酶活性还受血液里存在的生化代谢产物的影响(抑制或激活). 提出的假设: 除ALT含量外, ALT活性还易受激活剂及抑制剂的影响. 为此, 我们提出机体内一些生化代谢产物或者电解质等, 如血清尿酸、胆红素、总胆汁酸、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与氯离子等. 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对ALT活性产生影响, 最终导致ALT活性逆向变化的假设.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当慢性乙肝发生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时, 这些生化指标有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在临床上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展望前景

本研究提出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 如血清尿酸、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与甘油三酯含量等. 这些生化因素是否与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即血清ALT活性逆向变化的根源是什么?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为将来ALT含量检测取代ALT活性检测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