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04-18; 23(11): 1721-1727
Published online 2015-04-18. doi: 10.11569/wcjd.v23.i11.1721
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动态评估
李富凤, 王汝俊, 潘华新, 巫燕莉, 李燕舞
李富凤, 王汝俊, 潘华新, 巫燕莉, 李燕舞,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李富凤, 主要从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81202627.
作者贡献分布: 课题设计由李燕舞完成; 研究过程由李富凤完成; 试剂由巫燕莉提供; 数据分析由李富凤完成; 论文写作由李富凤、王汝俊及潘华新完成.
通讯作者: 李燕舞, 副教授,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599249557@qq.com
电话: 020-36585555
收稿日期: 2015-01-06
修回日期: 2015-02-22
接受日期: 2015-03-09
在线出版日期: 2015-04-18
Abstract

目的: 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急、慢性模型, 并动态监测小鼠结肠损伤、病理变化及血浆、结肠黏膜中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18、IL-33等细胞因子的变化, 以评估该模型.

方法: 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 模型组采用3%DSS(分子量36000-50000)饮水1 wk造成结肠损伤, 再恢复正常饮水3 wk, 分别于第1、2、3、4周4个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动态观察: 小鼠粪便性状改变; 结肠长度及结肠质量变化; 结肠病理变化; 结肠黏膜炎症评分; 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变化.

结果: 造模1 wk后, 小鼠出现腹泻、血便、懒动、蜷缩成堆, 病理观察见结肠上皮糜烂、出血、多病灶浅溃疡,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结肠质量增加(P<0.05), 结肠长度缩短(P<0.01), 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0.01); 血浆和结肠黏膜中炎症因子IL-1β、IL-18、IL-33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 造模2 wk后, 模型小鼠血便逐渐减少, 结肠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结肠质量增高(P<0.01), 结肠长度减少(P<0.01), 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增高(P<0.01), 血浆中IL-1β、IL-18的浓度与结肠黏膜中IL-18的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造模后3、4 wk, 小鼠活动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 结肠黏膜仍可见炎细胞浸润, 肌纤维排列紊乱, 结肠质量增加(P<0.01), 结肠长度缩短(P<0.01), 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述指标的动态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从急性到慢性的病理变化过程, 可以为临床及相关药物作用研究提供病理模型.

Keywords: 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C57BL/6;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 白介素-33

核心提示: 本研究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的动态观察, 建立了UC的研究所需的病理动物模型. 该模型为临床及相关药物作用的研究提供了病理动物模型, 对UC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