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4.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05-15; 12(5): 1108-1113
Published online 2004-05-15. doi: 10.11569/wcjd.v12.i5.1108
外源质粒DNA经小鼠胃肠道的吸收代谢动力学
刘建文, 施用晖, 乐国伟, 方希修
刘建文, 施用晖, 乐国伟, 方希修, 江南大学营养与生物技术教研室,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无锡市 214036
刘建文, 男, 1977-04-28生, 福建仙游人, 汉族, 1999年无锡轻工大学本科毕业, 现江南大学分子营养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分子营养与代谢调控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270970.
通讯作者: 乐国伟, 214036,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 江南大学营养与生物技术教研室,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gw@sytu.edu.cn
电话: 0510-5869236 传真: 0510-5869236
收稿日期: 2003-11-18
修回日期: 2003-12-09
接受日期: 2004-01-08
在线出版日期: 2004-05-15
Abstract

目的: 分析外源质粒pcDNA3s经胃肠道吸收后在组织中的动态变化, 评价外源质粒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可能性.

方法: 分别于灌胃200 mg质粒 pcDNA3s后1, 3, 6, 24, 48 h及3, 6 wk, 提取小鼠肺、肾、脾、肠系膜淋巴结、胸腺、生殖器官、粪便、十二指肠、大肠、血液及肝脏的总DNA, 通过PCR方法检测质粒pcDNA3s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琼脂糖凝胶分离高分子量基因组DNA与游离质粒, PCR方法检测外源质粒在基因组DNA上的整合情况.

结果: 灌胃给药后1 h所有的组织均能检测到质粒的存在, 质粒在组织中的拷贝数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变化, 至6 wk仅在肾脏和血液中检测到外源质粒, 质粒在体内主要以碎片的形式存在.

结论: 外源质粒能被胃肠道吸收, 迅速分布全身各个器官并以碎片的形式在体内存留较长的时间. 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有可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上.

Keywords: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