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7-15; 11(7): 900-903
Published online 2003-07-15. doi: 10.11569/wcjd.v11.i7.900
经动脉灌注蜂毒素-聚乳酸/羟乙酸微球治疗大鼠肝肿瘤
凌昌全, 李琦, 刘晓华, 陈庆华, 彭永海, 罗若茵, 黄雪强
凌昌全, 李琦, 彭永海, 罗若茵, 黄雪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市 200433
凌昌全, 男, 1957-07-12生, 安徽安庆市人, 汉族. 199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研究.
刘晓华, 陈庆华,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市 200437
基金项目: 军队九五重点课题, No. 98JD3269; 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 No. 97BR044.
通讯作者: 凌昌全, 200433, 上海市长海路174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 zyk@hotmail.com
电话: 021-25070606 传真: 021-65562275
收稿日期: 2002-05-07
修回日期: 2002-05-20
接受日期: 2002-06-26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7-15
Abstract
目的

观察蜂毒素-聚乳酸/羟乙酸微球(M-MS)经动脉给药对大鼠肝肿瘤的疗效.

方法

采用改良的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蜂毒素-聚乳酸/羟乙酸微球, 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 蜂毒素组, 空白微球组和蜂毒素微球组, 每组16只. 分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NS, 1.5mL/kg)、蜂毒素(Melittin, 0.35 mg/kg)、空白聚乳酸/羟乙酸微球(B-MS, 10 mg/kg)和蜂毒素-聚乳酸/羟乙酸微球(M-MS, 10 mg/kg). 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坏死程度和生存时间.

结果

治疗后, 与对照组比较, 蜂毒素组和空白微球组肿瘤生长率均显著降低(12.4±7.1, 10.1±8.2 vs 28.3±13.6, P<0.01), 肿瘤坏死程度以轻中度为主, 但两组动物生存时间均未能明显延长(15.8±2.0 d, 16.5±3.0 d vs 13.7±2.2 d , P>0.05). M-MS组肿瘤生长率(1.1±1.1)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 肿瘤坏死更广泛, 更彻底, 且与对照组比较经蜂毒素微球治疗的大鼠生存期(31.0±3.9 d)显著延长(P<0.01).

结论

蜂毒素以药物微球的剂型经肝动脉给药, 抗肿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蜂毒素和空白微球.

Keywords: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