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03-01; 13(5): 621-625
Published online 2005-03-01. doi: 10.11569/wcjd.v13.i5.621
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对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的影响
吴秀清, 王虹, 孙梅, 吕庆杰, 周卓
吴秀清, 王虹, 孙梅,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
吕庆杰,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
周卓,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
吴秀清, 女, 1965-03-13生, 辽宁省建昌人, 汉族, 1987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 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2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在读, 副主任医师, 目前主要从事儿科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No. [2001]345.
通讯作者: 孙梅,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三好街36号,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sunm@cmu2h. org
电话: 024-83955572
收稿日期: 2004-11-23
修回日期: 2004-12-01
接受日期: 2004-12-08
在线出版日期: 2005-03-01
Abstract

目的: 探讨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对小肠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影响, 为抗凋亡或促增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内毒素(4 mg/kg大肠杆菌脂多糖)ip制备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 同等量生理盐水ip为对照组, 分别在注射后0 h(只限于对照组)或死后10 min(只限于内毒素组), 2, 4, 6, 24, 72 h取4 cm远端回肠, HE染色观察小肠绒毛的病理变化, 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肠上皮的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 内毒素组各时间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4±7.1, 44.1±9.3, 46.6±8.2, 54.7±9.0, 45.3±7.2, 33.9±6.1 vs 0.02±0.01, P<0.01), PC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注内毒素后2 h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随着时间延长, 逐渐增加, 于24 h达高峰, 72 h恢复到6 h的水平; PCNA的表达于2 h (30.2±8.3 vs 74.6±16.2, t = 6.874, P<0.01)明显降低, 4 h (21.4±6.7 vs 74.6±18.7, t = 7.566, P<0.01)和6 h (23.9±14.7 vs 73.6±13.7, t = 6.999, P<0.01)达最低水平, 24 h (35.8±11.4 vs 76.3±11.8, t = 7.010, P<0.01)恢复到2 h的水平, 72 h (59.6±18.0 vs 78.7±16.9, t = 2.185, P = 0.046<0.05)仍未达到正常. 死亡组细胞凋亡指数(33.9±6.1)和PCNA表达(20.2±9.2)分别与注内毒素后2 h和4 h的接近. 将同一时间点的PCNA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 内毒素组的比值(分别为0.8±0.3, 0.5±0.1, 0.5±0.3, 0.6±0.2, 1.3±0.3, 和 0.6±0.2)明显低于正常[(3.2±0.8)×103 - (3.7±0.7)×103](P<0.01), 死亡组比值与注内毒素后4, 6, 24 h的接近, 近于最低点.

结论: 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PCNA表达降低, 细胞凋亡与细胞增生之间的平衡破坏是严重感染时肠屏障破坏的病理机制之一.

Keywords: 内毒素血症; 肠上皮细胞; 凋亡; 增生细胞核抗原; 幼年;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