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12-28; 25(36): 3180-3183
在线出版日期: 2017-12-28. doi: 10.11569/wcjd.v25.i36.3180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进展
姜桐桐, 余一彤, 吴晗, 史铁英
姜桐桐, 余一彤, 吴晗, 史铁英,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11
史铁英, 主任护师, 主要从事临床护理与护理心理的研究.
ORCID number: 史铁英 (0000-0002-8599-3587).
作者贡献分布: 此研究设计由史铁英提供; 研究过程由史铁英、姜桐桐、余一彤及吴晗完成; 论文写作由史铁英与姜桐桐完成; 研究过程与论文写作由史铁英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基金项目: 2017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项目, No. 20170540268; 2016年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No. 2016QN011.
通讯作者: 史铁英, 主任护师, 116011,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中山路222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sty11177@163.com
电话: 0411-83635963-3056
收稿日期: 2017-10-13
修回日期: 2017-11-10
接受日期: 2017-11-18
在线出版日期: 2017-12-28

消化系恶性肿瘤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从研究现状、相关因素、干预方案等方面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促进患者产生正性心理变化,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消化系恶性肿瘤; 积极心理学; 综述文献

核心提要: 积极心理因素可以缓解甚至消除不良应激事件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激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正向的心理力量, 能够使患者理性地转换视角, 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 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引文著录: 姜桐桐, 余一彤, 吴晗, 史铁英.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 25(36): 3180-3183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ies
Tong-Tong Jiang, Yi-Tong Yu, Han Wu, Tie-Ying Shi
Tong-Tong Jiang, Yi-Tong Yu, Han Wu, Tie-Ying Sh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11,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Supported by: 2017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Liaoning, No. 20170540268; 2016 Dalian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 No. 2016QN011.
Correspondence to: Tie-Ying Shi, Chief Nurs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222 Zhongshan Road, Xigang District, Dalian 116011,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sty11177@163.com
Received: October 13, 2017
Revised: November 10, 2017
Accepted: November 18, 2017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8, 2017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ies are most common in China and 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health and lif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ies with regard to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promote patients to generat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ies; Positive psychology; Research progress


0 引言

消化系恶性肿瘤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恶性肿瘤的前列[1], 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患者自患病以来, 不仅要遭受生理上的痛苦, 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目前, 国内外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方面研究的报道较多, 但大多聚焦于患病后的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等负性心理反应上. 随着Seligman[2]在2000年时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后,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开始将研究范式转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患病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心理反应及探索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积极心理干预手段上, 这一研究方向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将国内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以期为构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更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积极心理学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1.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2]在2000年时提出, 其旨在探讨经历生活不良事件的个体的心理变化、获益过程及生活质量的保持与重建. 他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 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3]. 目前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疾病中.

1.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整体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 主要聚焦于利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探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因素, 且多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研究目的; 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性研究, 纵向研究和干预研究较少.

2 关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2.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现状分析

2.1.1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是指"同生活中遇到的创伤性事件进行斗争时产生的积极心理变化"[4]. 其作为积极心理因素的重要内容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 石春凤等[5]通过对2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后发现, 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创伤后成长且处于中等水平; 张成帅[6]通过以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 利用路径分析揭示出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以及自我感受负担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得出, 结直肠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临终阶段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7].

2.1.2 心理弹性: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对resilience一词的中文译法还尚未统一, 国内现有"心理弹性"、"心理韧性"、"心理复原力"等说法, 但其表达的内涵都是一致的, Connor等[8]将其定义为"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 激发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 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 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个性特征, 心理弹性水平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能够更成功地应对各种困难, 延长其生存期限, 提高生活质量状况[9]. 侯悦媚等[10]通过对147例胃癌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调查, 并与同期1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后发现,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低, 此研究结果与国外学者Muszer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2.1.3 希望水平: Herth[12]认为希望是一种信念, 可以看作是人们对实现目标的一种自信心, 是个体与他人精神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一种认知, 由个体内在的应对方式和外在的社会支持共同维系. 对生活充满希望, 可促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克服困难, 缓解疼痛, 减轻应激反应, 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希望水平: 许杰等[13]通过对8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后得出, 原发性胃癌患者希望水平多处于中等、高等水平; 在此研究基础上, 吴晓丹等[14]分别于术前2 d、术后1 mo以及术后6 mo进一步对162例初诊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纵向调查, 动态分析后得出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在术前处于中等水平, 术后逐渐上升, 达到高水平, 其中术后1 mo时上升显著, 术后6 mo时上升幅度较小.

2.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相关因素分析

2.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15]. 许杰等[13]通过对胃癌患者希望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 婚姻状况是影响其希望水平的重要因素, 对胃癌患者提升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可能是因为婚姻状况良好、配偶健在的患者通常会获得更多的安慰与支持,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易于发泄. Jansen等[16]通过研究后提出, 结直肠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具有一定关系,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患者, 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低.

2.2.2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产生, 缓解应激源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患者患病后心理调适的重要因素之一[17]. 赵彩萍等[18]在对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 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且社会支持是希望水平的预测因素; 刘芳等[19]通过对2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社会支持调查后得出, 原发性肝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患者对社会支持的感知越高, 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也随之增高,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产生.

2.2.3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为了管理内、外部的、特定的、超越了个人资源的要求而采取一定的认知和行为, 是一个多维度概念[20]. 苏丽萍等[20]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0例肝癌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入访谈后挖掘出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真实心理体验, 发现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创伤带来的积极意义, 使患者能够透过疾病看到其"背后的益处", 促进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高, 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同理, 心理弹性亦是如此. 杨丽芳等[21]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后得出, 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3 关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干预方案研究

积极心理干预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以挖掘患者自身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目的的心理干预方案[22]. 积极心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产生积极情绪体验, 提高其生活质量[23]. 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干预方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乳腺癌患者群体, 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 王璐[24]曾利用撰写积极心理日志的干预方法有效改善了肝癌患者的抑郁情绪,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干预方法建议患者按要求每天记录一次积极心理日志, 每周进行一次积极心理日志分享. 通过加强原发性肝癌患者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思维, 可以有效激发患者的积极心理因素, 降低抑郁等负性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国内学者文莎丽等[25]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动机性访谈法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现, 将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运用于动机性访谈,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减轻其悲观、自卑等心理, 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自尊水平.

4 结论

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兴起,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积极心理因素可以缓解甚至消除不良应激事件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激发患者正向的心理力量, 能够使患者理性地转换视角, 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 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外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而国内却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且国内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横断面调查, 纵向研究、干预措施研究以及质性研究均较少. 今后研究人员可以将研究重点放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纵向调查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上, 可以将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展开进一步探讨; 应该注重积极心理因素的机制研究, 探讨其各自特有的理论模型, 以期为构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更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提供理论框架.

文章亮点
背景资料

积极心理学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方向.

研发前沿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干预方案研究是该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

创新盘点

本文系统阐述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以及积极心理干预方案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应用要点

根据前期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提出研究人员今后在干预措施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同行评价

目前认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文关怀, 即心理护理干预等, 该综述引用的文献新颖全面, 能够反映当前心理护理的最新观点及趋势.

同行评议者

乔筱玲, 副主任护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肝胆外二科); 单信芝, 副主任护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病房; 王春英, 副主任护师, 肿瘤医院院外三病区

手稿来源: 邀请约稿

学科分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手稿来源地: 辽宁省

同行评议报告分类

A级 (优秀): A

B级 (非常好): B

C级 (良好): 0

D级 (一般): D

E级 (差): 0

编辑:马亚娟 电编:杜冉冉

1.  陈 万青, 郑 荣寿, 张 思维, 曾 红梅, 左 婷婷, 贾 漫漫, 夏 昌发, 邹 小农, 赫 捷.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中国肿瘤. 2016;25:1-8.  [PubMed]  [DOI]
2.  Seligman MEP.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011; .  [PubMed]  [DOI]
3.  张 欣, 岳 荣兆, 陆 凯宇, 张 姮. 积极心理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中华护理教育. 2015;12:712-714.  [PubMed]  [DOI]
4.  Tedeschi RG, Calhoun LG.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 Trauma Stress. 1996;9:455-471.  [PubMed]  [DOI]
5.  石 春凤, 刘 芳, 刘 梅, 蒋 敏君. 原发性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32:28-31.  [PubMed]  [DOI]
6.  张 成帅. 结直肠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创伤后成长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以心理弹性为中介. 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  [PubMed]  [DOI]
7.  高 斌斌, 孙 秉赋, 孙 玉倩, 王 风玲, 赵 佳.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广东医学. 2014;35:2298-2300.  [PubMed]  [DOI]
8.  Connor KM, Davidson JR.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Depress Anxiety. 2003;18:76-82.  [PubMed]  [DOI]
9.  Tian J, Hong JS.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20:18439-18444.  [PubMed]  [DOI]
10.  侯 悦媚, 邹 少华, 郑 丽端.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方式相关性研究. 重庆医学. 2015;44:1664-1666.  [PubMed]  [DOI]
11.  Muszer K, Bailer J. Effec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on course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behaviour therapy in an outpatient sample. Psychother Psychosom Med Psychol. 2011;61:303-310.  [PubMed]  [DOI]
12.  Herth K. Fostering hope in terminally-ill people. J Adv Nurs. 1990;15:1250-1259.  [PubMed]  [DOI]
13.  许 杰, 亓 慧景, 刘 彦丽. 胃癌病人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研究. 2013;27:993-995.  [PubMed]  [DOI]
14.  吴 晓丹, 蒋 超南, 王 玲燕, 袁 秀红. 162例初诊胃癌患者希望水平的纵向追踪研究. 护理学报. 2015;22:65-67.  [PubMed]  [DOI]
15.  姜 桐桐, 史 铁英. 创伤后成长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24:4058-4062.  [PubMed]  [DOI]
16.  Jansen L, Hoffmeister M, Chang-Claude J, Brenner H, Arndt V. Benefit finding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long-term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ors: prevalence, determinan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quality of life. Br J Cancer. 2011;105:1158-1165.  [PubMed]  [DOI]
17.  Hasson-Ohayon I, Goldzweig G, Sela-Oren T, Pizem N, Bar-Sela G, Wolf I. Attachment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finding meaning among spou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gender differences. Palliat Support Care. 2015;13:527-535.  [PubMed]  [DOI]
18.  赵 彩萍, 方 建群, 张 红丽. 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1;14:4048-4051.  [PubMed]  [DOI]
19.  刘 芳, 李 娜, 黄 佳莉, 石 春凤. 原发性肝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报. 2014;21:75-77.  [PubMed]  [DOI]
20.  苏 丽萍, 史 铁英, 陆 靖, 金 荣. 原发性肝癌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心理体验. 护理研究. 2014;28:3632-3634.  [PubMed]  [DOI]
21.  杨 丽芳, 严 鹏, 张 妮.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7;3:16-18.  [PubMed]  [DOI]
22.  黄 旭芳, 李 芳, 毛 剑婷, 陈 淑霞, 纪 建松, 周 晓红. 积极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创伤后成长及乐观倾向的研究.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25:449-452.  [PubMed]  [DOI]
23.  Casellas-Grau A, Font A, Vives J.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in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ooncology. 2014;23:9-19.  [PubMed]  [DOI]
24.  王 璐. 撰写积极心理日志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6;30:3439-3441.  [PubMed]  [DOI]
25.  文 莎丽, 卢 彦芳, 金 自卫, 张 静平.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动机性访谈对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尊的作用.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32:11-15.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