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1.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07-28; 19(21): 2285-2291
在线出版日期: 2011-07-28. doi: 10.11569/wcjd.v19.i21.2285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樊奇, 董志勇, 张寒光, 凌江红, 徐静
樊奇, 董志勇, 张寒光, 徐静,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血管外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1
凌江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1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No. CZKZ2009-80.
作者贡献分布: 本课题由凌江红与徐静共同设计; 研究过程由樊奇、董志勇及张寒光完成; 论文写作由樊奇完成.
通讯作者: 徐静, 教授, 博士生导师,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双拥路6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血管外科. jxuarp@yahoo.com.cn
电话: 0771-5356557
收稿日期: 2011-05-02
修回日期: 2011-06-19
接受日期: 2011-06-28
在线出版日期: 2011-07-28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03), 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1-03),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1-03),万方数据库(Wanfang)(1998/2011-03), PubMed(1980/2011-03), Embase(1979/2011-03)及Cochrane图书馆, 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 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 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 共计1 405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 (1)治愈率: 11个试验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 4.54, 95%CI: 2.91-7.06, P<0.00001); (2)平均恢复排气时间: 6个试验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3)平均住院时间: 6个试验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 -5.59, 95%CI: -9.20~-1.98, P = 0.002).

结论: 本系统评价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率, 并缩短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但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 还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引文著录: 樊奇, 董志勇, 张寒光, 凌江红, 徐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 19(21): 2285-2291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Qi Fan, Zhi-Yong Dong, Han-Guang Zhang, Jiang-Hong Ling, Jing Xu
Qi Fan, Zhi-Yong Dong, Han-Guang Zhang, Jing Xu,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Vascular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Jiang-Hong Li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Research Funds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o. CZKZ2009-80.
Correspondence to: Professor Jing Xu,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Vascular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6 Shuangyong Road, Nanning 530021,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jxuarp@yahoo.com.cn
Received: May 2, 2011
Revised: June 19, 2011
Accepted: June 28, 2011
Published online: July 28, 2011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The CBM (1979/2011-03), CNKI (1980/2011-03), VIP (1989/2011-03), Wanfang (1998/2011-03), PubMed (1980/2011-03), Embase (1979-2011-03), 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searched. No language restrictions were appli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included.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was evaluated and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RevMan5.0 software.

RESULTS: Sixteen RCTs, encompassing a total of 1 405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in eleven studies (OR = 4.54, 95%CI: 2.91-7.06, P < 0.00001). The time required for restoration of anus exhaus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in eight studie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in six studies [WMD =-5.59, 95%CI: (-9.20)-(-1.98), P = 0.002].

CONCLUSION: Compared to treatment with Western medicine alone, treatment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restoration of anus exhaus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owever, the evidence obtained was not strong enough because of the low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0 引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由黎介寿院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 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2 wk左右), 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但无绞窄的粘连性肠梗阻[1,2]. 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主要手段有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数患者在治疗后2-4 wk症状逐渐消退[2]. 中医理论认为肠梗阻是由于肠道气滞血瘀, 气机运化失调所致. 六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不通则痛, 故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根据中医脏腑以通为用的理论, 应给予通里攻下、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 近年来, 临床上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但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的评价, 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03), 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1-03),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1-03), 万方数据库(1998/2011-03), PubMed(1980/2011-03), Embase(1979/2011-03)及Cochrane图书馆, 文献语种不限. 中文检索词包括: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中医, 中药. 英文检索词包括: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EPII,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 性别及年龄不限; (2)研究类型为RCT, 无论是否采用盲法, 语种不限; (3)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4)治疗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 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 包括持续胃肠减压、完全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生长抑素、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5)对下列评价指标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了比较: 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减压量、复发率、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

1.2.2 排除标准: (1)非RCT及半RCT; (2)无可供评价的疗效指标; (3)重复发表的文献; (4)采用针灸、气功等非药物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

1.2.3 质量评价: 纳入的RCT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3]对RCT的5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随机方法是否正确; (2)是否做到分配隐藏, 方法是否正确; (3)是否采用盲法; (4)有无失访或退出, 如有失访或退出时, 原因是否描述清楚, 是否进行意向性(ITT)分析; (5)基线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 如果以上5条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满足, 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最小(A级); 如果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仅为部分满足, 则该研究存在中度偏倚的可能性(B级); 如果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 则该研究存在高度偏倚的可能性(C级).

1.2.4 资料提取: 由两名经过培训的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选择、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合格文献, 若有分歧, 讨论解决或请第3位系统评价员协商是否纳入. 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文献发表年份、纳入病例人口学特征、方法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以及结局指标.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 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 SMD)及其95%CI表示. 对异质性检验采用P≤0.1和I2≥50%作为显著性判断标准, 当P>0.1和I2<50%时,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 当P≤0.1和I2≥50%时,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4], 对于不能提供原始数据的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 采用漏斗图(funnel plot)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初步检索出文献718篇, 其中VIP检索到237篇, CNKI检索到130篇, CBM检索到223篇, 万方检索到128篇, PubMed检索到0篇, Embase检索到0篇, Cochrane图书馆检索到0篇, 经逐步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后最终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16篇[5-20], 均为中文文献, 共报道了1 40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 各RCT样本量32-258例.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作者年份n(男/女)
平均年龄(岁)
诊断标准干预措施
结局指标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
袁德汉[20]2009129 (89/40)129 (76/53)36.038.0自拟常规西医治疗+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平均恢复排气时间
温建云[5]200816 (10/6)16 (9/7)39.540.8未提及常规西医治疗+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
熊进文等[6]200725 (14/11)21 (12/9)43.040.0自拟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胃管注入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裴玉珍等[7]200742 (24/18)40 (23/17)8.07.0自拟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胃管注入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复发率
哈广涛等[8]200744 (33/11)40 (29/11)38.236.2引自[21]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加减鼻饲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减压量
李瑞[9]200728 (15/13)28 (17/1142.040.0引自[21]常规西医治疗+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
张 宇等[10]200725 (15/10)21 (12/9)43.242.6自拟常规西医治疗+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廖琳等[17]200647/46未说明 男女比例-引自[21]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口服及灌肠常规西医治疗平均恢复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治疗费用
黎家明等[18]200584 (46/38)84 (48/36)52.652.2自拟常规西医治疗+六磨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平均恢复排气时间
沈建庆[16]200529 (18/11)27 (18/9)34.535.1未提及常规西医治疗+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
刘桂芝等[11]200536 (22/14)27 (18/9)40.738.5引自[21]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加减胃管注入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
徐晓文[12]200530/30未说明 男女比例35.0未提及常规西医治疗+中药外敷脐部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
贾小强等[13]200527/27未说明 男女比例57.46引自[21]常规西医治疗+自拟中药消胀汤加减胃管注入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
吴厚琴等[14]200672 (37/35)67 (34/33)44.542.8未提及常规西医治疗+宽肠理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
周月芬[15]200437 (22/15)32 (21/11)53.354.3未提及常规西医治疗+核桃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常规西医治疗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
孙孝国等[19]200449/47未说明 男女比例54.6引自[21]常规西医治疗+自拟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常规西医治疗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6个RCT中, 仅1个研究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 采用了投币法, 1个研究报道了有病例退出, 均未描述随机方法及交代是否进行分配隐藏,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退出和失防ITT分析基线可比性质量等级
袁德汉[20]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温建云[5]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熊进文等[6]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裴玉珍等[7]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哈广涛等[8]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李瑞[9]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张宇等[10]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廖琳等[17]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黎家明等[18]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沈建庆[16]投币法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刘桂芝等[11]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徐晓文[12]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贾小强等[13]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吴厚琴等[14]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周月芬[15]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孙孝国等[19]未描述未提及未提及未提及可比C
2.3 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2.3.1 治愈率: 共纳入12个RCT, 其中11个研究[5-15]经统计学检验无异质性(P = 0.96, I2 =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OR = 4.54, 95%CI(2.91-7.06), 合并效应量检验Z = 6.68, P<0.00001],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治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图1). 对这11个研究进行漏斗图分析(图2), 发现漏斗图不对称, 提示存在发表偏倚. 其中一个研究[16]没有提供可以合并的数据, 故进行描述性分析, 该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治愈率均为100%.

图1
图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治愈率比较.
图2
图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治愈率漏斗图.

2.3.2 平均恢复排气时间: 共纳入8个RCT, 其中4个研究[10,17-19]提供了可供评价的数据, 经统计学检验存在异质性(P<0.00001, I2 = 97.3%),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因这4个研究表示时间的单位不相同, 其中两个研究[17,19]用小时(h)表示, 另两个研究[10,18]用天(d)表示, 故采用SMD合并统计量[22], 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SMD = -2.32, 95%CI(-3.91~-0.74), 合并效应量检验Z = 2.87, P = 0.004].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平均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图3). 另外4个研究[6,8,14,20]没有提供可以合并的数据, 采用描述性分析, 这4个研究均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3
图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平均恢复排气时间的比较.

2.3.3 平均住院时间: 共有10个RCT报道了平均住院时间(d), 其中6个研究[7,8,10,12,16,19]提供了可供评价的数据, 经统计学检验存在异质性(P<0.00001, I2 = 96%),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WMD = -5.59, 95%CI(-9.20~-1.98), 合并效应量检验Z = 3.04, P = 0.002],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图4). 其余4个研究[6,9,11,15]由于没有提供可供评价的数据, 采用描述性分析, 4个研究均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4
图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2.3.4 胃肠减压量: 2个RCT报道了胃肠减压量, 其中一个研究[8]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日减压量<400 mL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另一个研究[17]分别比较了术后5 d内减压量的变化, 结果显示前3 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减压量小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4天和第5天两组减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5 复发率: 1个RCT[7]报道了复发率, 在2年的随访时间里,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6 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 1个RCT[16]报道了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16个RCT, Meta分析及描述性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能提高治愈率、缩短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并在减少胃肠减压量、降低复发率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这几个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所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较低以及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 因此所得结果可靠性较差. 本研究共评价了3个主要结局指标(治愈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3个次要结局指标(胃肠减压量、复发率、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 但不是每个RCT均报道了上述指标, 即使报道了, 也不是每个RCT均提供了可供合并的数据. 基于以上原因, 目前尚不能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可靠结论, 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RCT加以论证.

在本研究中, 纳入的16篇文献质量普遍较低, 虽纳入标准为RCT, 但只有一个研究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 其余研究均只出现了"随机"字样, 无法判断其随机方法是否正确. 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及是否采用盲法, 仅有一个研究提及退出及失访情况. 因此, 所有研究的质量等级均为C级, 这不利于客观评价治疗效果, 降低了本研究所得结论的可靠性.

纳入的16个研究样本量最少32例, 最多258例, 均未说明样本含量的计算依据, 12个研究给出了具体的男女病例数, 1个研究未说明病例平均年龄, 1个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儿童, 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岁与7岁. 16个研究所观察病例的原发疾病均不相同, 且有1个研究未给出原发疾病的相关信息. 在采用诊断标准方面, 有5个研究自拟诊断标准, 6个研究引自朱维铭的诊断标准[21], 5个研究未提及诊断标准. 所纳入研究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剂组成及给药方式均不完全一致, 并且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不仅影响个研究间的同质性, 而且不利于对中医药进行可重复性的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所纳入研究的基线可比性较差, 导致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可靠性及真实性.

所纳入的研究均没有不良反应的报道, 根据规范的临床试验设计的要求, 无论有无不良反应均应报道.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安全性, 需要更多规范的临床试验来进行评价.

本研究仅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了评价, 没有获取灰色文献, 可能因文献搜集不全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因受所纳入研究观察对象的同质性、文献质量、发表偏倚等的影响, 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及真实性较低, 目前尚不能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为得到可靠的结论, 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来进一步论证其疗效. 近年来有大量的文献报到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但规范的临床RCT却很少, 对未来开展此类研究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方法学上严格遵循RCT的原则, 虽中医药治疗时很难做到盲法, 但应该采用正确的随机分组方法, 详细记录退出、脱落及失访病例, 合理计算样本含量; (2)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性的评价; (3)为保证所观察对象的同质性, 在纳入病例时, 应严格规定原发疾病、年龄、性别比例的标准; (4)在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时, 应统一诊断标准, 并使中药方剂的组成、西医治疗的方法及给药方式保持一致; (5)应全面科学地选择评价疗效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 并进行长期的随访,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提供更为科学的疗效评价.

评论
背景资料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2 wk左右), 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但无绞窄的粘连性肠梗阻. 近年来, 临床上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同行评议者

齐清会, 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研发前沿

近年来, 临床上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但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的评价.

创新盘点

本文检索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相关文章, 并对有价值的文章进行了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目前国内外尚无相似研究.

应用要点

本研究表明, 目前尚不能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这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同行评价

本文收集了有价值的文章进行了Meta分析,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进一步开展和方法的完善有很大帮助.

编辑:李薇 电编:何基才

1.  李 幼生, 黎 介寿. 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26:38-39.  [PubMed]  [DOI]
2.  黎 介寿. 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18:387-388.  [PubMed]  [DOI]
3.  Higgins JPT, Green S, editors .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0.0 [updated February 2008].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08..  Available from: http://www.cochrane-handbook.org.  [PubMed]  [DOI]
4.  吴 泰相, 刘 关键, 李 静. 影响系统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浅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51-58.  [PubMed]  [DOI]
5.  温 建云. 大承气汤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2:57-58.  [PubMed]  [DOI]
6.  熊 进文, 刘 忠民, 黄 海球, 章 桂喜, 高 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实用医技杂志. 2007;14:3481-3482.  [PubMed]  [DOI]
7.  裴 玉珍, 张 扬, 裴 永安, 裴 玲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 中医杂志. 2007;48:659.  [PubMed]  [DOI]
8.  哈 广涛, 乔 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症. 2007;16:806-807.  [PubMed]  [DOI]
9.  李 瑞. 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7;16:16-17.  [PubMed]  [DOI]
10.  张 宇, 何 清源, 蒋 敦厚, 叶 永青.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 陕西中医. 2007;28:53-54.  [PubMed]  [DOI]
11.  刘 桂芝, 刘 全德.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四川中医. 2005;23:57-58.  [PubMed]  [DOI]
12.  徐 晓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脐敷疗法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师杂志. 2005;204-205.  [PubMed]  [DOI]
13.  贾 小强, 张 丽娟, 杜 永宏.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四川中医. 2005;23:64-65.  [PubMed]  [DOI]
14.  吴 厚琴, 王 久明. 自拟宽肠理气汤防治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光明中医. 2006;21:54-55.  [PubMed]  [DOI]
15.  周 月芬. 非手术治疗胃肠道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4;10:80-81.  [PubMed]  [DOI]
16.  沈 建庆.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15:607-608.  [PubMed]  [DOI]
17.  廖 琳, 陈 宏, 余 元龙.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06;13:1258-1259.  [PubMed]  [DOI]
18.  黎 家明, 何 一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4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05;11:22-23.  [PubMed]  [DOI]
19.  孙 孝国, 李 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7:794-795.  [PubMed]  [DOI]
20.  袁 德汉. 中药保留灌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防治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09;6:58-59.  [PubMed]  [DOI]
21.  朱 维铭, 李 宁.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456-458.  [PubMed]  [DOI]
22.  刘 关键, 吴 泰相. Meta-分析的森林图及临床意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43:198-201.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