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03-18; 18(8): 751-754
在线出版日期: 2010-03-18. doi: 10.11569/wcjd.v18.i8.751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实现了临床医师和公众的利益最大化
王苑本
王苑本,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七一医院 天津市 300191
通讯作者: 王苑本, 教授, 300191, 天津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七一医院. wangyuanben@126.com
收稿日期: 2009-12-01
修回日期: 2009-12-30
接受日期: 2010-01-04
在线出版日期: 2010-03-18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是一本全国性开放获取(open-access, OA)的学术类期刊. OA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国本领域专家及公众开放, 无需注册, 免费获取PDF等格式的全文, 切实破除了传统性期刊阻碍科学研究成果快速传播的障碍. OA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科学传播工具, 实现了读者、作者和社会三个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努力推进本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开放获取; 出版模式; 价值最大化

引文著录: 王苑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实现了临床医师和公众的利益最大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 18(8): 751-754
Open-access publishing model for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achieves max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to readers, authors and the society
Yuan-Ben Wang
Yuan-Ben Wang, the 271st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Tianjing 300191,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Professor Yuan-Ben Wang, the 271st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Tianjing 300191, China. wangyuanben@126.com
Received: December 1, 2009
Revised: December 30, 2009
Accepted: January 4, 201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8, 2010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WCJD) is a peer-reviewed, online, open-access (OA) journal.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the OA model is that it provides free, full-text articles in PDF and other formats for experts and the public without registration, which eliminates the obstacle that traditional journals possess and usually delays the speed of the propa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he open-access model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true approach that may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journal, i.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to readers, author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Open-access journal; Publishing model; Maximization


0 引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从2004-06-06, 开始采用开放获取(open-access, OA)的出版模式[1].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 其主要任务是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 也就是说应以其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水平为患者解除痛苦、延长甚至挽救其生命, 更为重要的事情是将自己成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总结成文发表在医学期刊上, 让更多的同行知道, 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将自己发表文章的过程及作为《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副总编辑谈一些OA的出版模式对临床医师和公众利益最大化的看法.

1 传统出版文章的传播作用

我自1955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以来, 一直按上述要求努力工作. 随着时间的迁移, 确实是解除了不少患者的痛苦, 也延长、挽救了一些患者的生命, 此时, 除使我内心感到极大欣慰外, 也激励着我应更加勤奋学习, 更快、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以便在为患者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经过多年工作后, 逐渐使我感觉到, 我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的受益者, 仅是经我治疗的少数患者, 更多的患者是否受益, 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 在为患者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心愿就根本没有实现, 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仍被包围在一个非常局限的范围内. 为此, 1962年开始我采取把一些成功的、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经验撰写成论文, 让更多的同行知道, 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以达到发挥更大作用的目的; 但经数10年的观察, 发挥最大作用的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现举2篇文章发表的过程.

1.1 第1篇文章回顾

我将1961-196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后的毕业论文《硫脲类药物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远期疗效》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2], 在该文中我们把一些最重要的经验做了阐述, 除适应证、不良反应外, 还特别指出: "服药时间太短"、"不要进行间断治疗"、"治疗中出现甲状腺增大和暂时性甲低如何处理"等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成败的关键问题, 但从这篇文章发至今的40多年中, 我又接诊了大量在外院治疗失败转诊患者. 他们都是因为没有按我在本篇文章[2]中所提出的那些经验去做所致, 而这些患者经我按上述经验进行正规治疗后, 大部分得到长期缓解, 部分患者临床治愈.

1.2 第2篇文章回顾

在纤维胃镜引进以前, 国内各种内科学资料均认为"季节性、规律性、饥饿性上腹痛是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重要依据", 内科医师对凡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均按十二指肠溃疡诊治. 1973年我院引进日产奥林巴斯纤维内镜并用于临床, 经一段时间工作后, 我发现上述理论较片面、甚至不正确. 于是1975年开始, 我对一些具上述症状的患者都进行了包括胃镜、活组织病理学在内的简单临床研究, 至1980年共积累了341例. 根据结果我们得到的体会是: 典型、规律性、饥饿性上腹痛可以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临床表现, 而不是诊断十二指肠的主要依据. 为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正确诊治, 减少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尤其是胃癌患者), 我把这一研究结果在《人民军医》杂志上发表[3], 文章发表已近30年, 期间我又接诊了大量被外院医师按老观点误诊的患者, 其中最多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单纯十二指肠炎、胃溃疡及部分早期胃癌; 这些误诊而长期疗效不佳的患者, 经我们纠正其错误诊断并给予合理治疗后都得到了长期缓解或治愈, 最使我欣慰的是一些被误诊的早期胃癌都得到了手术治疗, 恢复了健康.

回顾历史证明: 我多年积累的经验未被广泛推广, 受益患者为数极少; 用李镇西先生的话讲: 作者价值最大化、读者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 对我来说根本未能实现[4].

2 OA出版文章的传播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具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存方针的内涵不断更新, 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受到了13亿人民的热烈拥护, 全国上下一齐努力, 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在这种国情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 "15年要建成创新型国家, 这是一条道路, 是一个新的起点,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道路这个大问题......". 那么作为与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紧密相关的医学期刊, 如何通过创新, 打造成中国的一流期刊就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实际上, 从1993年开始, 马连生教授白手起家, 在当时山西省科委李镇西主任鼎力支持下就开始创办了第1期《新消化病学杂志》; 担任总编辑的马连生教授从杂志创办开始, 就严格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律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并着重市场经济模式成功创办我国唯一的一本"特殊性杂志"; 但自这本特殊性杂志开始创办后10多年中, 可以说历经了千辛万苦, 走过了无数高低不平、布满荆棘的坎坷道路, 如: 当时国内的"权威性"医学杂志及一些医学界的"权威专家", 不但对这一新问世的期刊不给予支持, 反而发表了冷嘲热讽的恶意语言挖苦. 随即不少医学院校也做出不成文的规定: "凡在《新消化病学杂志》上刊登的文章不能做医师晋升的依据"等, 一时间"乌云密布", 似乎《新消化病学杂志》只能昙花一现就必定要消失. 面对这些情况, 马连生教授对外界的各种杂音, 不但不予以理会, 反而更加辛勤、努力地对杂志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 如确定杂志阶段发展目标, 聘请大量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医学专家, 改造和扩大编辑队伍, 制定杂志出版、流通、经营等管理制度, 使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杂志纳入社会主义市场计划经济运行轨道. 加之李镇西先生一直热情、坚持, 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 被当时称为"个体户"所办的杂志, 不但没有"昙花一现"而消失, 反而越办越好, 逐渐升级为《中国新消化病杂志》、《华人消化杂志》, 直到现在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并于1995年、1997年经有关部门批准, 又出版发行了《中国新消化杂志(英文版)》. 由于英文版质量迅速提高, 1998年又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世界胃肠病杂志(英文版)》, 即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 向全世界公开发行. 目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WJG已被国际上诸多著名医学文库收录, 尤其是WJG被世界最有权威性的Index Medicus, Medline, PubMed,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 2004年《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被国家定为核心期刊,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给WJG颁发"荣获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证书, 同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给WJG颁发了"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证书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 至此WJG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已成功的实现了与国际期刊接轨的目标, 而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分量的著名医学期刊. 在杂志迅速发展的同时, 作为两个杂志领军人物的潘伯荣名誉总编辑和马连生总编辑, 其脚步不但未停止, 在李镇西先生的支持下, 又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即WJG在形成在线办公和网络版系统的基础上, 于2004年率先在国内启动了其内涵为: "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原创开放的新型商业模式"[4]. 在这种出版模式下, 学术成果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传播, 任何研究人员可以平等地、免费地获取和使用, 这一步为实现"作者价值最大化、读者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 更好地为进行研究成果的快速信息传导、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为医学期刊办得更好提出了新方向和创新模式. 一心想使自己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一些科研成果能发挥更大作用, 而又一直未能实现的我, 此时才见到了曙光, 内心得到了极大欣慰. 只举1例即可说明: 在多年临床工作中, 发现了不少"胃息肉"患者, 这对一般医师来说, 给予息肉消融治疗即算完成任务, 而对我来说, 必须对发现的息肉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后再行治疗; 巧合的是, 在众多被发现的胃息肉中经病理证明有2例是低恶性程度的胃类癌, 众所周知早期胃类癌在内镜下用肉眼观察与胃息肉是无法区别的, 如果把早期胃类癌按息肉治疗方法去处理, 将会给患者留下长期不良后果. 为减少或者避免误诊误治, 我对胃类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所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问题, 以述评形式发表在2002年《世界华人消化杂志》[5]. 由于2004年《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已启动了新型的模式, 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的强烈反应, 甚至普通患者都亲自登门拜访本人, 后又应邀在天津市约200人消化内科医师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做了报告, 2009-04又受中华医学会总会邀请在桂林召开的"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研讨会"上做发言交流. 仅此例(当然还有一些例子), 对我来说实现了多年来一直想使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研究发挥更大作用的理想, 从而也证明目前的OA模式确能发挥"作者、读者、社会价值最大化".

3 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多年以前, 山西省软科学院李镇西院长, 在《从WJG创新商业模式看中国科技期刊的"突围"》一文中[4], 明确指出了三个重要观点: (1)新经济时代呼唤新的办刊理念和模式; (2)创新商业模式是突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关键在于创业的应战模式与创新活力. 在文章中李先生还打了一个幽默的比喻, "一位科学家感叹地说: 对于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 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 只是买了一张船票, 如果我们自己打造一艘驶向国际学术界的宝船, 也就是自己的精品期刊, 那该多好!". 生动的比喻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科技期刊必须突围创新模式, 才能够立于世界先进期刊之林的道理. 实际上, 当时世界胃肠病杂志社马连生社长已经按着李镇西院长所提出的观点, 并在李镇西院长鼎力支持下艰难地为杂志社所办的杂志进行着一系列的"突围"工作, 和编辑部所有人员一起一步一步地打造着我国的精品期刊. 功夫不负有心人, 多年辛勤地劳动终于出现了丰硕的成果. 2004-06 WJG正式启动了开放存取的新型期刊商业运作模式, 也初步实现了作者、读者、社会价值最大化, 使这种运作模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因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杂志部祖广安主任在其发表的一篇"路在他们的脚下-WJG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论文中[6], 明确而肯定的评价: "WJG国际化取得了初步成功, 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完全是按照国际上办刊模式, 制定并贯彻了期刊、编辑和出版标准, 成为科技期刊实行国际化得一个榜样". 同时, 祖广安主任在其1篇"希望WJG能够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实现国际化的旗帜"一文中指出: "我们这一代参与了中国学术期刊改革的人们不可以小瞧WJG期刊的探索与发展, 是在披荆斩棘、在与中国几十年来办刊的固有习惯和势力的抗争中艰难的求发展, 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 只是看他有没有坦荡的胸怀去承认他, 去鼓励他! 我为自己能创办国际优秀学术期刊的远大理想和一些思路能被马社长和他的WJG期刊所采纳并逐步实现而感到高兴! 为在中国大地上能够树立起这样的一面旗帜做出了一些贡献而感到欣慰!"[7]. 作为《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副总编辑, 我认为有义务说: WJG在中国科技期刊突围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已载入光荣的历史手册, 已成为过去, 今后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困难仍会不断出现, 对于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赞扬应视为是对我们的激励和把杂志办得更好所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因此我们衷心希望世界胃肠病杂志社的全体同仁, 在今后的岁月中, 应进一步认清形势、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加倍努力地工作, 使杂志社越办越好, 从而得到更多患者、读者、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热爱; 努力吧, 我们的期刊一定会有更新的起色, 在科技期刊突围中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评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被国际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Base/Excerpta Medica, EM)》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 Journal, AJ)》收录. 国内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期刊(科技部列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

2008年度《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总被引频次为2 480, 位居内科学类41种期刊的第6位; 影响因子为0.547, 位居内科医学类41种期刊的第17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即年指标0.059, 他引率0.79, 地区分布数29, 基金论文比0.340, 国际论文比0.00, 学科影响指标0.59, 综合评价总分49.5, 位居内科学类41种期刊的第8位.

编辑:李军亮 电编:何基才

1.  任 胜利. 开放存取(Open Access): 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16:151-154.  [PubMed]  [DOI]
2.  王 苑本, 史 轶蘩, 池 芝盛. 硫脲类药物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远期疗效. 中华内科杂志. 1965;13:933-936.  [PubMed]  [DOI]
3.  王 苑本, 苏 正高. 规律性上腹痛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人民军医. 1981;7:42-43.  [PubMed]  [DOI]
4.  李 镇西. 从WJG创新商业模式看中国科技期刊的"突围".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19:667-671.  [PubMed]  [DOI]
5.  王 苑本, 郑 伟. 胃类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995-998.  [PubMed]  [DOI]
6.  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 路在他们的脚下-WJG期刊开始走向国际化. 中国科学基金. 2007;21:288.  [PubMed]  [DOI]
7.  祖 广安. 希望WJG能够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实现国际化的旗帜. 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指南. 2006;第3版:3-5.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