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6-15; 11(6): 867-869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6-15. doi: 10.11569/wcjd.v11.i6.867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史济经, 闵海阳, 王青, 杨慧芳, 王洪涛, 张振华
史济经, 闵海阳, 上海市江湾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 200434
王青, 上海市江湾医院检验科 上海市 200434
杨慧芳, 上海市江湾医院病理科 上海市 200434
王洪涛, 张振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上海市 200025
通讯作者: 史济经, 200434, 上海市江湾医院消化内科. sjjjlh@163.com
电话: 021-65422593-2118 传真: 021-65317833
收稿日期: 2002-08-24
修回日期: 2002-09-20
接受日期: 2002-10-03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6-15

目的

对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比较.

方法

对312例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窦部活检组织分别使用以上三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然后进行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结果

细菌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的 Hp检出率分别为60.26%, 69.23%及46.15%. 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与细菌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率分别为14.1%和25.6%.

结论

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 细菌分离培养是一种特异性高, 敏感性强, 技术设备要求不高, 价廉的好方法.

关键词: N/A

引文著录: 史济经, 闵海阳, 王青, 杨慧芳, 王洪涛, 张振华.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6): 867-869
N/A
N/A
Correspondence to: N/A
Received: August 24, 2002
Revised: September 20, 2002
Accepted: October 3, 2002
Published online: June 15, 2003

N/A

Key Words: N/A


0 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 目前, 用于Hp感染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 有的虽好, 但不易普及[1]; 有的虽然简便, 但尚存在较大缺点[2-4]. 2000年发表的专家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提出了对Hp感染的"科研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 我们对分离培养和其他两种常用的Hp感染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00-03/09因胃部不适而来医院做胃镜检查者312例, 其中男198例, 女114例, 年龄范围12-81岁, 平均48.4岁, 记录其一般资料、主要症状及体征, 还包括询问前2 wk内的用药情况. 对每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GIF240), 在胃窦部距幽门2-3 cm处取五块活检标本.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 从胃窦部距幽门2 cm处取活检组织2块, 接种于同一块Hp选择性血平板(HPSBP)左右两侧, 置于专门设计的微需氧罐[5], 37 °C条件下培养3-4 d, 根据菌落特征, 涂片镜检、尿素酶、触酶、氧化酶试验鉴定Hp菌.

1.2.2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从患者胃窦部取活检组织一块, 立即放入自制的尿素酶试剂中(半固体)观察颜色变化, 2 h内变玫瑰红色者为阳性, 不变色者为阴性. 若制剂本身已从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即弃之不用.

1.2.3 病理组织切片(SEC) 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 常规固定、包埋、切片, 0.25%碱性复红染色, 镜检下观察Hp, 以典型螺旋状形态作为阳性标准; 在其邻近处另取一块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

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结果用McNemar方法检验.

2 结果
2.1 三种不同方法Hp检出率(表1)
表1 三种不同方法Hp总检出率n(%).
n阳性数阴性数
分离培养(一块)312188124
尿素酶试验31221696
病理切片312144168

1.

2.2近期未用抗菌药物分离培养的检出情况

312例患者中, 2 wk内未经抗Hp药物治疗196例, 一块活检组织分离培养阳性119例, 检出率为60.71%,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的Hp阳性率最高(表2).

表2 312例中近期未用抗菌药物分离培养检出情况n(%).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
分离(+)3724562
培养(-)521087
2.3 分离培养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比较

312例患者中以分离培养为金标准与其他两种试验分别比较(按"国内共识"中的"临床标准")(表3和表4).

表3 分离培养和RUT比较n(%).
分离培养nRUT
阳性阴性
阳性1881808(2. 57)a
阴性12436(11. 54)a88
表4 分离培养和SEC比较.
分离培养nSEC
阳性阴性
阳性18812662(19.87)
阴性12418(5.77)106
2.4 分离培养和SEC-RUT的比较

以"国内共识"的"科研诊断标准"为依据把病理-快速尿素酶(SEC-RUT)的共同结果与分离培养相比较所呈现的阳性与阴性不符合程度(表5, 表6).

表5 分离培养和SEC-RUT比较n(%).
分离培养nSEC-RUT
阳性阴性
一块活检 阳性18812464(20.5)
阴性12415(0. 05)109
表6 分离培养和SEC-RUT比较n(%).
分离培养nSEC-RUT
阳性阴性
二块活检 阳性20113368(21. 8)
阴性1116(0. 02)105
3 讨论
3.1 从三种Hp感染诊断方法的总检出率已初步可以看出以分离培养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的重要性

100 a来人们已经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发现了大多数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括Hp), 并把他确认为临床诊断这些病原体感染的主要依据(即金标准). 可是为什么迄今人们未能把分离培养直接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呢?20 a前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发现了Hp, 由于Hp是一种微需氧菌与大多数人类常见的需氧菌或厌氧菌的病原菌不一样, 因此没有非常成熟的分离培养方法, 当时的方法有: 自动控制的三气培养箱、抽气换气法、培养盒+产气袋等, 由于这些方法不能稳定地提供Hp生长所需的微环境[6], 检出率一直较低, 只能达到30%左右, 因此1980年代中期国外有些学者开始另辟蹊径. 根据Hp普遍具有尿素酶和形态上有螺旋样弯曲的特征, 分别开始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N)和病理切片(SEC)找Hp两种方法代替分离培养方法用于临床诊断, 不久又发展了多种同位素示踪方法以显示尿素酶的存在[7-9]. 由于这些检测方法非常简便, 而使临床逐渐放弃了用分离培养方法诊断Hp感染的努力. 进一步甚至反客为主地发展到争论究竟应以呼气试验还是以取活检方法(包括分离培养, 病理切片、直接涂片找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金标准的问题[8]. 直到上世纪末, 国内在一些专家的积极推动下, 把国外流行的做法未经自己的实验检验, 主观的整理成国内"临床诊断标准"和"科研诊断标准"的共识[8]. 这就造成了更加可怕的后果, 使有关的临床工作者有可能不自觉的误入歧途.

近年来我们采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设计的培养罐及提供的培养基, 经3-4 d培养后, Hp检出率高达60.3%, 与本试验RUT及SEC两种方法相比检出率介于其间(RUT检出率为69.2%, SEC检出率为46.2%), 使分离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尿素酶试验可测定尿素酶的作用, 可是尿素酶并不是Hp所独有. 现已知道消化道中至少有400种以上的细菌, 其中除Hp以外, 至少有一、二十种以上常见的细菌可以产生尿素酶[10], 因此RUT产生假阳性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尿素酶是一个蛋白质分子, 少量分子的尿素酶决不可能使现有的RUT试剂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肉眼能见的反应[10]. 因此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假阴性. 病理切片找菌, 尚无明确的诊断Hp的具体标准. 按推理来讲, 只可能有两个标准. (1)按Hp典型形态确定, 但因为药物作用等原因发生形态变异或因为切片的位置、方向不妥, 就很容易发生漏诊. (2)若把Hp的杆形和圆球形变异也包括进去, 就不可避免地把消化道许多杆菌和球菌都包括进去了. 根据上述原因, 我们可知RUT与SEC是仅凭活检中Hp的一个因素判定Hp. 而分离培养却是至少依据下列多种因素判定的. (1)在特定的适于Hp生长的环境下生长的纯种活菌, 且具有典型菌落. (2)这一纯种活菌兼有尿素酶作用和Hp典型形态两方面的特征. 而且标本中只要有一个活菌存在, 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 经过数天培养, 即能繁殖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菌落. 因此他既不会产生假阳性, 又是诊断Hp最敏感的方法.

3.2 以分离培养作金标准, 明显地证明了RUT与SEC方法的不符合程度

3a、3b用方差法比较了RUT与SEC对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程度. 用MeNemar检验P值均为<0.01. 本实验中RUT是自制的, 判定结果时间为2 h, 所得结果假阳性率为11.54%(76/312), 假阴性率为2.56%(8/312), 对分离培养的总不符合率为14.10%(44/312), 总符合率为85.89%(268/312). 而SEC是在电镜下根据典型形态判定的, 所得结果假阳性率为5.77%(18/312), 假阴性率为19.87%(62/312), 对分离培养的总不符合率为25.64%(80/312), 总符合率为74.36%(232/312). 由此可见, RUT受酶作用有关的因素及个人对判断标准的认识程度等的影响很大. 本文用方差法比较, 明显地显示出了SEC与RUT的弱点. 其结果示于表1、表2, 与分离培养的总检出率相呼应.

3.3 其他方法的两两组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RUT与SEC对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程度

5、表6显示了SEC与RUT两两组合与分离培养相比较的结果, 表5显示了一块活检作分离培养与SEC与RUT两两组合相比, 用MeNemar检验P值均为<0.01. 阳性不符合率为4.80%(15/312), 阴性不符合率为20.51%(64/312), 总不符合率为25.32%(74/312), 总符合率为74.69%(233/312). 在表5中SEC-RUT用的是两块活检标本, 而分离培养用的是一块活检标本. 为了更合理的比较, 表6均用两块活检标本进行比较, 经MeNemar检验P值仍<0.01, 但是总不符合率下降了1.6%, 达到了23.71%. 从本试验资料来看, 其他方法的两两组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RUT与SEC对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程度.

总之, 本文初步在3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用一种比较成功的方法分离培养与目前临床常用的RUT与SEC及其两两组合进行比较, 发现后者总符合率仅为74.36-85.90%, 不符合率高达14.10-25.64%. 其造成的误诊、误治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间接还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相关科研结论的失实. 尽管我们这一数据不是绝对的, 在不同的医院中因不同的患者人群组成的差异会有一定的变化, 但总的趋势是可以肯定的. 只要Hp感染是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致病菌, 我们就不能放弃把分离培养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的努力.

1.  刘 厚钰.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选择. 中华消化杂志. 1998;18:259.  [PubMed]  [DOI]
2.  范 学工, 夏 华向.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和临床. 第1版.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1-136.  [PubMed]  [DOI]
3.  范 学工, 夏 华向.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和临床. 第1版.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6-148.  [PubMed]  [DOI]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中华消化杂志. 2000;20:117-118.  [PubMed]  [DOI]
5.  胡 伏莲, 周 殿元.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修订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23-326.  [PubMed]  [DOI]
6.  胡 伏莲, 周 殿元.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修订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8-46.  [PubMed]  [DOI]
7.  胡 伏莲, 周 殿元.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修订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79-283.  [PubMed]  [DOI]
8.  胡 伏莲, 周 殿元.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修订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84-289.  [PubMed]  [DOI]
9.  胡 伏莲, 周 殿元.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修订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90-294.  [PubMed]  [DOI]
10.  史 肖云, 张 振华. 分离培养诊断Hp感染的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563-565.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