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3-09-28; 31(18): 773-781
Published online 2023-09-28. doi: 10.11569/wcjd.v31.i18.773
含DCE-MRI、DWI定量参数及血清CEA水平的列线图模型对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董伍真, 倪浩亮, 蔡成
董伍真, 倪浩亮, 蔡成, 金华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董伍真, 主治医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胃肠外科、肿瘤学.
作者贡献分布: 董伍真负责文章立题和撰写, 倪浩亮负责数据统计分析, 蔡成负责资料收集.
通讯作者: 董伍真, 主治医师, 硕士,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明月街351号, 金华市中心医院. di27676202@163.com
收稿日期: 2023-07-31
修回日期: 2023-08-21
接受日期: 2023-09-21
在线出版日期: 2023-09-2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癌细胞种植于其他粘膜、根治术清除不彻底均可导致陈旧病灶复发, 临床急需建立早期预测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列线图依据可纳入更多危险因素, 可评估个体发生结局事件的概率, 提高预测效果准确性. 本研究同时整合多模态MRI成像技术相关参数、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 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实验动机

探讨基于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定量参数及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构建列线图模型, 分析该模型对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以指导临床制定干预措施.

实验目标

本研究探讨3.0T MRI多模态成像技术相关参数、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

实验方法

选取2019-03-01/2022-02-28于本院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直肠癌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n = 29), 无复发转移组(n = 91). 单因素、Lasso模型筛选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 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

实验结果

复发转移组ADC低于无复发转移组, Ktrans、Kep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 梗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CEA及ADC、Ktrans、Kep均为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高于ADC、Ktrans、Kep联合预测(P<0.05), 且具有良好校准度、临床效用性, 设计合理, 数据详实.

实验结论

梗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CEA及ADC、Ktrans、Kep为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望前景

基于3.0T MRI多模态成像技术相关参数建立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列线图模型, 可获得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 设计合理, 数据详实, 值得推广继承和研究, 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临床医师应鼓励高危人群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 并予以化疗、药物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