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3-07-08; 31(13): 562-570
Published online 2023-07-08. doi: 10.11569/wcjd.v31.i13.562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羊东杰, 谭玉勇, 周鹤俊, 李陈婕
羊东杰, 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湖南省长沙市 410219
羊东杰, 医师, 研究方向为内科.
谭玉勇, 周鹤俊, 李陈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11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李陈婕设计; 研究过程由羊东杰、谭玉勇、周鹤俊及李陈婕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谭玉勇及周鹤俊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羊东杰及李陈婕完成.
通讯作者: 李陈婕, 副主任医师,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chenjieli@csu.edu.cn
收稿日期: 2023-05-11
修回日期: 2023-06-07
接受日期: 2023-06-21
在线出版日期: 2023-07-0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患病率随着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 PVT与肝硬化患者进行性肝功能失代偿(如腹水、出血)和高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肝硬化PVT患者使用抗凝治疗的证据正在增加. 但由于PVT可引起门脉高压相关出血, 抗凝治疗可进一步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因此抗凝治疗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需要特别关注.

实验动机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是抗凝治疗肝硬化PV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明确哪些肝硬化PVT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 使用什么药物抗凝治疗, 使用多少剂量, 抗凝药物使用多长时间, 是否有效安全. 这些对规范肝硬化PVT抗凝治疗, 提高肝硬化PVT再通率, 改善肝硬化PVT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实验目标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抗凝治疗肝硬化PVT是否有效安全, 最后的结论也证实抗凝治疗不仅安全, 而且有较高的PVT再通率, 为肝硬化PVT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实验方法

本篇论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8-01/2021-12诊断为PVT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最后一次(截止日期2022-03)门诊或住院随访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结果, 经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得出一些有临床意义的结果.

实验结果

本篇论文的研究基本达到研究目标. 研究发现, 大部分肝硬化PVT的患者血栓位于门静脉. 21.4%的患者在诊断PVT时出现腹痛, 可认为是急性症状性PVT, 其余均为非急性症状性PVT. 无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均显示, 抗凝治疗是PVT再通的独立决定因素. 抗凝患者的PVT再通率高于非抗凝患者(50.0% vs 23.1%). 32例抗凝患者中出现腹痛2例, 血尿2例, 消化道出血(均为轻度)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 出血发生率为12.5%,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3%, 6例患者停药后其症状均改善. 在选择抗凝治疗时, 我们选择了具有腹痛症状, 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INR、血清总胆红素和Child-Pugh评分均较好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大部分患者(81.3%)接受利伐沙班治疗, 利伐沙班15 mg每日2次, 3 wk后改为20 mg每日1次似乎比利伐沙班10 mg每日1次治疗肝硬化PVT患者时, 具有较高的PVT再通率(66.7% vs 46.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31), 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43.8%的患者抗凝治疗持续时间超过6 mo. 本篇论文的结果基本回答了对于肝硬化PVT患者, 谁应该接受抗凝治疗, 使用什么药物抗凝治疗, 使用多少剂量, 抗凝药物使用多长时间, 是否有效安全.

实验结论

本研究认为抗凝治疗有效且安全. 对于急性症状性PVT, 且肝功能尚可的肝硬化PVT患者, 无疑是应该积极抗凝治疗. 标准剂量的利伐沙班, 超过6 mo的长期抗凝, 是有效安全的. 为肝硬化PVT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望前景

通过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肝硬化PVT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 规范肝硬化PVT抗凝治疗, 提高肝硬化PVT再通率, 改善肝硬化PVT患者的病情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