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03-28; 26(9): 575-580
Published online 2018-03-28. doi: 10.11569/wcjd.v26.i9.575
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分析及免疫机制探讨
朱林波, 李鹏飞, 张鹏斌
朱林波, 李鹏飞, 张鹏斌,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浙江省宁波市 315800
朱林波,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临床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朱林波与李鹏飞对此文所作贡献均等; 本研究由朱林波与李鹏飞设计完成; 数据采集分析由朱林波、李鹏飞及张鹏斌负责; 撰稿由朱林波与李鹏飞共同完成.
通讯作者: 李鹏飞, 主任医师,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庐山东路1288号,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lpf554171@163.com
电话: 0574-86776581
收稿日期: 2018-01-25
修回日期: 2018-02-13
接受日期: 2018-03-10
在线出版日期: 2018-03-2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阑尾周围脓肿属中医"肠痈"范畴, 化脓成痈, 热壅痰凝、气滞血瘀为其病机基础. 红藤汤方剂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消肿散痈之功效. 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明显, 但迄今鲜有相关机制研究报道.

实验动机

为了更好地提高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 并深入了研究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免疫机制.

实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在阑尾周围脓肿中的治疗作用及可能免疫学机制, 为中西医结合运用红藤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提供临床和免疫学依据.

实验方法

本研究将我科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抗菌素常规治疗组和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组, 分析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第10天脓肿消失率、脓肿穿刺引流率等.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8天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并比较. 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细胞因子的检测运用到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免疫机制评价中. 本实验方法简便易行, 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强.

实验结果

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抗菌素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组治疗第10天脓肿消失率显著高于抗菌素常规治疗组(P<0.05), 脓肿穿刺引流率显著低于抗菌素常规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 红藤汤联合抗菌素组治疗第4天、第8天IL-6及TNF-α水平均较单纯抗菌素组下降明显(P<0.05). 单纯抗菌素组第8天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红藤汤联合抗菌素组同期水平(P<0.05).

实验结论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抗菌素常规治疗和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得出了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能显著促进阑尾周围脓肿的吸收消散、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的结论. 进一步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这一显著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来实现的.

展望前景

本研究表明了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显著促进脓肿吸收消散, 缩短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显著, 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作用.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研究病例样本数量较少, 免疫评价方法单一等. 可进一步增加病例样本、增加免疫功能评价方法 (如流式细胞技术等)来全面系统评价疗效,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提供更佳充分的临床和免疫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