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04-08; 26(10): 594-600
Published online 2018-04-08. doi: 10.11569/wcjd.v26.i10.594
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及直肠肛门动力学的影响
方卫兵, 蔡清风
方卫兵,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淳安市 311700
方卫兵,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
蔡清风,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7000
作者贡献分布: 方卫兵与蔡清风对此文贡献量均等; 此课题设计与数据分析由方卫兵和蔡清风共同完成; 论文写作由方卫兵完成.
通讯作者: 方卫兵, 主治医师, 311700,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环湖北路1869号,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1983582849@qq.com
收稿日期: 2018-01-27
修回日期: 2018-03-12
接受日期: 2018-03-18
在线出版日期: 2018-04-0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极强, 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 并伴有其部分全身表现, 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及其下层. 多数学者认为抗炎细胞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失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金双歧内含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 独特的包衣技术可抵抗胃酸, 在肠道内释放活菌, 使内源性防御屏障提高, 可提调整肠道菌群失衡; 清除并抑制肠道中致病菌, 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 5-氨基水杨酸是美沙拉嗪的有效成分, 能清除活性氧等损伤因子, 抑制结肠黏膜释放白三烯, 对激活的白细胞分泌炎症递质起到抑制作用, 进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实验动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微生态、炎症因子等因素有关. 从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肠粘膜角度来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实验目标

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式与药物很多, 其主要目的是快速诱导缓解; 保持黏膜完全愈合; 避免并发症; 预防疾病相关性死亡等. 本研究以随机对照方式, 分析国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金双歧和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 旨在为临床治疗美沙拉嗪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

本研究选用了比较系统的判定指标, 除了分析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一般观察指标外, 重点观察了病变活动性积分和直肠肛门动力学变化情况. 从患者排便情况和内镜检查等方面分析病变活动性, 经PC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能系统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 金双歧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患者的直肠排便阈值、疼痛阈值以及直肠顺应性, 利于直肠肛门动力学恢复, 还能降低病变活动性. 说明采用金双歧联合美沙拉嗪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

实验结论

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益生菌能抑制肠道酶和胃酸的消化, 在肠道黏膜表面黏附, 调节黏膜免疫反应, 可是肠道微生物在之间的失衡得以改善, 其代谢物能为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 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而发挥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 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失衡可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前者可下调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氧自由基的能力, 抑制其释放炎性介质, 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 促进组织修复; 后者能促进炎性介质释放, 造成肠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基质降解酶, 造成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能更好的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提高免疫功能. 结肠的黏膜层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置, 以溃疡为主, 小量的肠内容物刺激便会出现排便反射, 而发生腹泻、便频等症状.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金双歧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 可调节免疫, 抑制炎症反应, 保护常黏膜, 调节肠道菌群.

展望前景

由于评价指标需肠镜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结合, 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繁琐且花费较高, 患者易出现不适感, 尤其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病情. 目前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关注患者的整体生存状况, 以及相关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变化, 而本研究未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后期应在分析临床有效的前提下, 对提高患者整体状况的重视, 在今后研究中加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