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12-28; 25(36): 3203-3210
Published online 2017-12-28. doi: 10.11569/wcjd.v25.i36.3203
美沙拉嗪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估
胡俊, 谌黄威, 张敏, 梁春妙, 张媛琪, 郅敏
胡俊, 张敏, 梁春妙, 张媛琪, 郅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省广州市 510655
胡俊, 张敏,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655
谌黄威,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胡俊, 博士, 主要从事肠道疾病与微生态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主要数据分析整理、文章起草及修改由胡俊与谌黄威完成, 两人具有同等贡献; 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收集由张敏、梁春妙及张媛琪完成; 课题设计、文章修改及审阅由郅敏完成.
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 No. 2014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s. 81670477, 8160041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基金, No. 20130171120104.
通讯作者: 郅敏,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51065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二横路26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 zhimin@mail.sysu.edu.cn
电话: 020-38254101
收稿日期: 2017-10-30
修回日期: 2017-11-21
接受日期: 2017-11-26
在线出版日期: 2017-12-2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且多青壮年期发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 因而也越来越被普通大众所关注和认识. 在我国UC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 SASP)、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和安全的是5-ASA和SASP制剂. 尤以美沙拉嗪(mesalazine)为主的5-ASA更为常用. 关于美沙拉嗪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 UC治疗模式的选择依赖于疾病的定位与个体病情严重程度. 当UC病变局限于左半结肠, 美国和欧洲的专业机构推荐首选该药局部治疗. 虽已有研究指出在UC的治疗中, 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口服用药, 但联合与单一方式用药(含局部用药)长期疗效对比的报道仍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东西方UC的流行病学、预后等存在差异, UC疾病表现个体差异也大, 国内该方面的研究确实急待完善与充实.

实验动机

美沙拉嗪在治疗轻中度UC中的疗效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 但目前尚缺针对国人的标准化应用指导. 本研究分析了与该药疗效相关的多种影响因素, 以期能进一步深入了解提高美沙拉嗪应用效果的方法, 为其标准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实验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为更好的应用美沙拉嗪治疗UC, 提供关键性的指导要点. UC就好发部位而言, 常见于直肠和左半结肠, 现行临床诊治原则的不足在于更多地强调口服药物治疗而没有充分地重视局部治疗. 本研究即通过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下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UC的疗效, 并做长短期评估, 初步提示联合用药对UC维持缓解的具有重要作用, 要给予充分重视, 达到实验预设的目标. 同时, 因作者的观察对象以广东本地人群为主, 将为推进本区域标准化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更多依据.

实验方法

本研究团队收集了一个固定时间段内(2012-07/2015-0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所有335例轻中度UC患者信息, 为能明确分析美沙拉嗪给药方式与定期疗效间关系, 作者规定了严格的入组排除标准, 对收集到的不同类型数据资料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模型(详见正文方法学部分), 并对还在治疗中的患者进行了积极地动态随访, 在一定程度上拿到了更为精确的评估数据, 为对最终结果的准确解释及在本中心可能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实验结果

美沙拉嗪在对本地轻中度UC患者的治疗中同样有效. 即使发病部位差异性存在, 仍推荐联合用药, 从长期疗效来看, 将优于单一方式应用美沙拉嗪. 目前临床上应用美沙拉嗪主要以口服治疗为主, 病变部位低等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联用局部治疗, 疗效虽可见, 但因患者间差异大, 效果不稳定. 本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现状, 力求探究保障患者获益的标准化治疗方法, 所获结论提示预设的试验目标是合理且有实现可能. 遵循这一思路, 后期作者将按计划推进前瞻性队列研究, 相信所获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提高美沙拉嗪治疗效果的方法, 为其在国内的标准化应用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展望前景

本研究有着回顾性研究不可回避的缺陷, 因试验的开始是在基本病历资料完成收集之后, 故数据的完整性和同质性常有欠缺; 依据分析因素分组后, 分组间的均衡性不受控, 有引入较大偏倚的可能. 因此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入组排除标准, 并配合进行了主动的电话等多种沟通方式的来完善核实随访信息的采集, 力求尽可能提高分析数据的质量. 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 作者将计划推进前瞻性的药物治疗队列研究, 通过完善的方案设计、规范的信息管理, 以期获取更准确的疗效参数(如引入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的客观评价等). 相信未来将有机会为美沙拉嗪在国内标准化应用方案地拟定提供更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