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3-01-28; 31(2): 66-72
Published online 2023-01-28. doi: 10.11569/wcjd.v31.i2.66
可自行调节挂线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
沈军权, 徐焕军, 周海涛
沈军权, 徐焕军, 周海涛, 余姚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沈军权,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肛周常见疾病、结直肠肿瘤等相关疾病研究.
基金项目: 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 No. 2019Y61; 余姚市科技计划项目, No. 2020YYB01.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沈军权设计完成; 研究过程由沈军权与徐焕军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周海涛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沈军权完成.
通讯作者: 沈军权, 主治医师, 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城东路800号, 余姚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shenjunquan@163.com
收稿日期: 2022-10-14
修回日期: 2022-11-20
接受日期: 2022-12-21
在线出版日期: 2023-01-28
Abstract
背景

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 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 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 非常不便. 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

目的

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

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07/2022-06符合入组条件的61例肛瘘患者, 随机分为可自行调节挂线的试验组(29例)和传统切割挂线(分次紧线)的对照组(3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文化程度、疾病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在治疗方式上均对肛瘘主管进行切割挂线, 但术后紧线方式不同: 试验组行可自行调节挂线, 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割挂线. 比较两组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门诊紧线次数、紧线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方面差异.

结果

试验组1例, 对照组2例, 在手术过程中实行了引流挂线, 术后予以剔除.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门诊紧线次数试验组要少于对照组, 在平均紧线疼痛程度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可自行调节挂线在紧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可达到传统切割挂线的效果, 但其操作的便捷性优于传统紧线, 可以在家完成紧线调节, 减少门诊紧线次数, 且切割疼痛程度更轻, 医疗费用更低, 是目前比较适宜的紧线方式, 今后可作为一种适宜技术在医共体内、其他基层医院推广及应用.

Keywords: 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割挂线; 可自行调节挂线; 紧线; 疼痛

核心提要: 本研究发现可自行调节挂线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过程中, 紧线操作不但简便、疼痛程度轻、医疗费用低, 而且可以达到传统切割挂线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