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08-08; 28(15): 660-668
Published online 2020-08-08. doi: 10.11569/wcjd.v28.i15.660
强化克罗恩病监测和优化患者管理
王静静, 范一宏, 黄蓉
王静静, 范一宏, 黄蓉,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6
王静静, 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从事炎症性肠病和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由王静静、黄蓉共同完成述评; 范一宏审校.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 No. 8147350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No. LY17H290009;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Nos. 2018ZB046, 2019ZA056.
通讯作者: 范一宏, 教授, 主任医师,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54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yhfansjr@163.com
收稿日期: 2020-04-22
修回日期: 2020-06-09
接受日期: 2020-06-18
在线出版日期: 2020-08-08
Abstract

近年来,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的治疗目标从临床缓解转向黏膜愈合. 在这种情况下, CD的管理和监测格外重要. 根据临床症状和炎症标志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助于对患者进行监测, 取得更好的临床和内镜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推荐仅考虑炎症标志物的治疗优化方案. 治疗性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已被用于改善硫嘌呤和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的治疗, 被动性TDM适用于所有药物, 为提高临床实用性, 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的监测应从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 主动的TDM对于优化非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的效用仍有待描述. 此外, 炎症标志物可以预测术后CD的复发, 术后6-12 mo以及之后定期行结肠镜复查亦为重要. 高危CD患者应考虑尽早在术后进行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 但抗肿瘤坏死因子预防性给药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意见, 非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在术后预防性给药中的作用还需研究. 本文主要综述了炎症标志物的监测、药物监测及术后患者的监测, 进而优化CD患者管理, 使更多的患者达到治疗目标, 指出了CD患者密切监测的重要性.

Keywords: 克罗恩病; 炎症标志物治; 疗性药物监测; 术后监测; 管理; 优化治疗

核心提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的文献综述, 总结了CD患者治疗过程中, 加强炎症标志物的监测、药物监测及术后患者的监测, 有助于优化患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