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11-28; 25(33): 2929-2937
Published online 2017-11-28. doi: 10.11569/wcjd.v25.i33.2929
代谢在肝内胆管癌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魏妙艳, 汤朝晖, 全志伟
魏妙艳, 汤朝晖,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上海市 200092
汤朝晖,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肝内胆管癌分子机制及脂代谢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综述由魏妙艳完成; 汤朝晖与全志伟负责审校.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81772521.
通讯作者: 汤朝晖, 教授,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tangzhaohui@xinhuamed.com.cn
电话: 021-25076905
收稿日期: 2017-08-15
修回日期: 2017-09-06
接受日期: 2017-09-10
在线出版日期: 2017-11-28
Abstract

近年研究发现, 代谢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种重要的ICC代谢相关酶类, 包括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 PKM2)、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ne synthase, TS)、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 (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DPD)、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ic acid dehydrogenase 1/2, IDH1/2)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作用机制逐渐阐明并有望转化应用于临床. 此外, 此类患者常伴脂代谢异常的特征得到了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的重视; 血清、胆汁代谢产物的潜在诊断效用有待前瞻性临床研究以确证; 基于代谢的18F-FDG PET/CT在未来可能对ICC的诊断、分期、评价治疗疗效及监测预后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本文就代谢在ICC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以便发现并确定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加速临床转化.

Keywords: 肝内胆管癌; 代谢; 异柠檬酸脱氢酶; 诊断; 治疗

核心提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代谢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诊治应用进展, 包括多种重要的代谢相关酶类, 如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ic acid dehydrogenase 1/2, IDH1/2)等; 血清、胆汁代谢产物的诊断效能和研究前景; 基于代谢的18F-FDG PET/CT对ICC诊断、分期、评价治疗疗效及监测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