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05-28; 25(15): 1400-1404
Published online 2017-05-28. doi: 10.11569/wcjd.v25.i15.1400
胃息肉临床病理特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关系
蒋宇亮, 李伟聪, 赵子夜, 李白容, 张静, 宁守斌
蒋宇亮,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61
蒋宇亮, 李白容, 张静, 宁守斌,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消化科 北京市 100142
李伟聪, 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老年二科 北京市 100040
赵子夜, 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外一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 841007
蒋宇亮,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宁守斌与李白容设计; 研究过程由蒋宇亮、李伟聪及赵子夜共同完成; 研究所用经费、试剂及分析工具由宁守斌与张静提供; 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由蒋宇亮、李伟聪及赵子夜完成.
通讯作者: 宁守斌,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消化科. ning-shoubin@163.com
收稿日期: 2017-03-27
修回日期: 2017-04-18
接受日期: 2017-04-24
在线出版日期: 2017-05-28
Abstract
目的

探讨胃息肉临床病理特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状态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3-01/2016-1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39572例次, 共检出胃息肉2445例次(检出率为6.18%). 比较不同病理性质胃息肉的分布规律, 年龄差异使用t检验, 年龄分组、性别、H.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多发、生长位置的差别用χ2检验.

结果

在39572例次胃镜检查中有2445例次检出胃息肉,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后共有1339例次胃镜检查结果纳入研究. 共发现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分别为771例、559例、9例, 其中991例为多发性息肉. 针对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的因子分析发现, 胃底腺息肉具有更高的女性构成比、更低的H. pylori阳性率、倾向于多发、好发于胃底及胃体等特点(P<0.05). 两者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差别. 多发性息肉的H. pylori阳性率显著低于单发性息肉(P<0.05).

结论

胃底腺息肉在胃息肉构成比中有增高的趋势. 胃底腺息肉具有倾向于多发、H. pylori阳性率低、好发于胃底及胃体部等特点, 其检出率和在胃息肉中构成比的提高可能是导致临床检出的多发性息肉较之单发息肉具有更低的H. pylori感染率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临床治疗多发性胃息肉时应考虑到上述事实并予以特殊关注.

Keywords: 胃息肉;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胃镜检查

核心提要: 胃底腺息肉有多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阳性率低等特点. 在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广泛使用及抗H. pylori治疗的大背景下, H. pylori感染率逐年降低, 同时胃底腺息肉检出率增加.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多发性息肉的H. pylori阳性占比明显低于单发性息肉. 我们推测其PPI的广泛使用是其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