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6.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10-18; 24(29): 4115-4119
Published online 2016-10-18. doi: 10.11569/wcjd.v24.i29.4115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孟冬梅, 张国顺, 刘斌, 方正亚, 尚华, 徐晶
孟冬梅, 张国顺, 刘斌, 方正亚,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尚华, 唐山市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科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徐晶, 唐山心理医院精神科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孟冬梅,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肝炎、肝硬化疾病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张国顺设计; 研究过程由张国顺、孟冬梅、刘斌、方正亚、尚华及徐晶操作完成; 研究所用新试剂及分析工具由张国顺提供; 数据分析由孟冬梅、张国顺、刘斌、方正亚、尚华及徐晶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张国顺与孟冬梅完成.
通讯作者: 张国顺, 主任医师,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建设南路73号,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zguoshun@sina.com
电话: 0315-3725897
收稿日期: 2016-08-13
修回日期: 2016-08-26
接受日期: 2016-09-05
在线出版日期: 2016-10-18
Abstract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5-02/2016-02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314例, 根据患者有无并发症及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病情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及DNA定量的差异性,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根据有无并发症分组中, 在47-56岁年龄段有并发症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V DNA的含量均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 两组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Child-Pugh分级分组中, Child A、B、C三组患者间HBsAg和HBV DNA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在Child A级中含量最低, 在Child C级中最高; 三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47-56岁年龄段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低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且Child-Pugh等级越高的患者, HBsAg和HBV DNA的含量也越高. 所以对于这两种患者, 应积极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Keywords: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sAg; HBV DNA; 乙型肝炎肝硬化; 并发症; Child-Pugh分级

核心提要: 本文通过对有无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和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标志物及DNA定量的比较, 来探讨HBV标志物定量检测在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不同进展阶段的差异, 从而对预防病情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