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02-18; 23(5): 834-838
Published online 2015-02-18. doi: 10.11569/wcjd.v23.i5.834
树突细胞、白介素-23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江勇, 吕宗舜, 张志广, 韩涛
江勇, 张志广,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天津市 300121
吕宗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 天津市 300070
韩涛,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中心医院肝脏与消化科 天津市 300400
江勇,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胃肠道疾病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本研究由江勇设计; 研究过程由吕宗舜与张志广指导, 由江勇完成; 结果判读由江勇与张志广完成; 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由江勇、韩涛及张志广共同完成.
通讯作者: 张志广, 主任医师, 300121,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23号,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zhiguang_zh@sina.com
电话: 022-88328825
收稿日期: 2014-11-21
修回日期: 2014-12-19
接受日期: 2014-12-30
在线出版日期: 2015-02-18
Abstract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 DC)和白介素(interleukin, IL)-23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诊治水平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 以UC、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的肠黏膜蜡块标本为研究对象,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种病变肠黏膜中S100+DC、CD83+DC及IL-23P19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UC组中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 轻型组与重型组, 美沙拉嗪治疗前后IL-23P19的浸润密度.

结果: UC与IBS患者肠黏膜中S100+DC、CD83+DC、IL-23P19的浸润密度(个/mm2)比较, 分别为27.48±9.23 vs 9.20±3.91, 6.62±2.59 vs 3.20±1.59, 105.97±25.30 vs 32.48±11.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C组中, 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轻型组与重型组、美沙拉嗪治疗前后IL-23P19浸润密度(个/mm2)比较, 分别为113.83±28.83 vs 49.35±8.11, 75.03±21.39 vs 117.38±28.32, 109.89±25.73 vs 47.25±8.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C患者肠黏膜中, 随着DC表达的增多及分化能力增强, IL-23分泌增多; IL-23可作为UC判断疾病发作、病情轻重及疗效的监测指标.

Keywords: 溃疡性结肠炎; 树突细胞; 白介素-23

核心提示: 本文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不同病变程度以及治疗前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肠黏膜中白介素(interleukin)-23的表达的异同, 为UC的病情判断及其疗效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