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01-18; 21(2): 109-115
Published online 2013-01-18. doi: 10.11569/wcjd.v21.i2.10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李瑜元
李瑜元,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180
李瑜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消化病和肝病方面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本论文由李瑜元单独完成.
通讯作者: 李瑜元, 教授, 510180, 广东省广州市盘福路1号,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liyyliyy@tom.com
收稿日期: 2012-09-26
修回日期: 2012-11-12
接受日期: 2012-11-15
在线出版日期: 2013-01-18
Abstract

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病率高, 西方国家15%-30%, 我国约15%. 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NAFL)病情稳定, 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是病情恶化的拐点, 可发展为肝硬化, 甚至肝癌. 候选基因研究显示,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瘦素、脂联素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与其发病易感性相关. 近年全基因组扫描发现, 染色体22上调节磷脂酶基因的SNP(adiponutrin或PNPLA3)更为重要. 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miR-122表达下调参与NAFLD发病机制. 病理组织学是诊断的金标准, 但实施困难, 影像学检查(特别B超)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 但无法鉴别NASH和NAFL. 基础治疗包括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运动、减肥等, 是治疗成功的基石. 药物是辅助手段, 包括减肥药、胰岛素增敏剂、调脂药、保肝抗炎药物等, 尚没有循证医学验证的特效药物.

Keyword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患病率; 基因;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