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1-28; 18(33): 3527-3532
Published online 2010-11-28. doi: 10.11569/wcjd.v18.i33.3527
影像学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进展
方一, 赵俊功, 程英升
方一, 赵俊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 上海市 200233
程英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影像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 200072
作者贡献分布: 方一综述; 赵俊功与程英升审校.
通讯作者: 赵俊功,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200233,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 zhaojungong@yahoo.com.cn
收稿日期: 2010-08-19
修回日期: 2010-09-21
接受日期: 2010-09-27
在线出版日期: 2010-11-28
Abstract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层的间叶源性肿瘤, 易向腔外生长.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能准确判断GISTs的来源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易与腺癌、淋巴瘤、异位胰腺、囊肿及脂肪瘤相区别, 但在影像学上却不能与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 其恶性生物学征象表现为肝转移、胃肠道壁浸润、体积大、不规则的表面、边界欠光整、不均匀强化和腹膜腔内播散, 这些术前CT或MRI均可清楚显示. CT、MRI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已成为格列卫靶向生物学治疗的疗效评估手段, 其预测标准还需不断完善.

Keywords: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特征; 恶性征象; 鉴别诊断; 格列卫疗效评估;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