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04-28; 16(12): 1255-1259
Published online 2008-04-28. doi: 10.11569/wcjd.v16.i12.1255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刘国强, 洪天配
刘国强, 洪天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市 100083
洪天配,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干细胞分化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771032, No. 30700879; 国家973、863重大项目子课题资助项目, No. 2006CB503900, No. 2006AA02A11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No. 20050001146.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设计和指导由洪天配完成; 写作由刘国强完成.
通讯作者: 洪天配,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tpho66@bjmu.edu.cn
电话: 010-62017691 传真: 010-62017700
收稿日期: 2008-03-05
修回日期: 2008-03-27
接受日期: 2008-04-21
在线出版日期: 2008-04-28
Abstract

研究证实采用体外导入Oct4、Sox2、c-Myc和Klf4等4个转录因子可将小鼠体细胞直接重构成为ES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 这类细胞被命名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 同样, 转染上述因子或Oct4、Sox2、Nanog、LIN28等4个因子也能够使人类体细胞重构为iPS细胞, 后者与人类ES细胞的基本特征相似. 据报道, 由于转染基因c-Myc的重新激活可使嵌合体和子代小鼠的肿瘤发生增加, 故近期建立了一种仅使用3个因子(Oct4、Sox2和Klf4)的改良方案, 也可将成年小鼠和成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转化为iPS细胞. 近期文献资料表明, 人类iPS细胞系对于制备疾病的新模型和药物研究有帮助, 但其用于移植治疗的应用前景则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Keywords: 基因转染; 体细胞重构; 干细胞; 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