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05-18; 15(14): 1668-1672
Published online 2007-05-18. doi: 10.11569/wcjd.v15.i14.1668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4例
宋盛晗, 张望德, 苑超, 李谈, 原标, 王克勤, 邢彤, 张扬
宋盛晗, 张望德, 苑超, 李谈, 原标, 王克勤, 邢彤, 张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市 100020
通讯作者: 宋盛晗,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ssh0212@sina.com.cn
电话: 010-85231886
收稿日期: 2007-03-05
修回日期: 2007-03-15
接受日期: 2007-03-31
在线出版日期: 2007-05-18
Abstract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评估腔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4例SMA狭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技术行SMA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 术后随访了3-32 mo, 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 4例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 3例采用1枚支架, 1例采用2枚支架. 有3例在术后1 wk内症状消失, 恢复良好. 最快者术后当天腹痛消失, 第2天肠梗阻即解除. 3例患者在术后3 mo至6 mo内体质量恢复至接近正常. 1例虽然术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但仍有间歇腹部不适, 体质量恢复不明显. 1例患者在术后32 mo死于突发心肌梗死, 其生前症状未复发. 随访期间复查腹部血管超声未发现有SMA再狭窄.

结论: 腹部血管CTA, MRA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确诊SMA狭窄致肠缺血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腔内技术应用于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治疗,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等特点.

Keywords: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肠缺血; 诊断; 腔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