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01-01; 13(1): 15-19
Published online 2005-01-01. doi: 10.11569/wcjd.v13.i1.15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贲门癌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染色体变化特征
秦艳茹, 王立东, 邝丽芸, 关新元, 庄则豪
秦艳茹,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王立东, 庄则豪, 郑州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室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邝丽芸, 关新元, 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
秦艳茹, 女, 1964-01-06生, 汉族, 2003年郑州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食管癌/贲门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No. 30025016; 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 No. 2003-26.
通讯作者: 王立东,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40号, 郑州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室. lidong0823@sina.com
电话: 0371-6658335 传真: 0371-6658335
收稿日期: 2004-09-29
修回日期: 2004-10-20
接受日期: 2004-10-27
在线出版日期: 2005-01-01
Abstract

目的: 探测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居民贲门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特征, 为进一步筛选与贲门癌变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和范围.

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来分析原发性贲门癌患者30例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7例中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

结果: 在贲门癌30个样本中总共有126增加和117丢失; 每例患者平均DNA拷贝数的增加和丢失分别为4.2和3.9. 染色体基因组增加频率最高的是20q (43%), 其次为6q (40%), 8q (37%), 7p (27%), 6p (33%), 7q (33%), 1q (30%), 13q (23%), 11q (20%)和5p (20%). 染色体基因组丢失频率最高的是17p (57%), 其他为19q (50%), 1p (47%), 3p (30%)和4p (20%). 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灶7例中, 总共有75增加和58个丢失, 平均DNA拷贝数的增加和丢失分别为10.7和8.3. 染色体增加为8q (5/7), 20 (4/7)和1q, 2p, 3q, 6, 7, 11p11-q13, 11q14-q23, 13 (均为3/7), 染色体的丢失为9p13-qter (4/7), 4 (3/7) 和1pter-1q33, 7p12-qter, 16p, 17p, 18 (均为2/7).

结论: 20q, 6q, 8q, 7p, 6p, 7q, 1q, 13q, 11q, 5p的染色体基因组增加和17p, 19q, 1p, 3p, 4p的丢失与贲门癌相关, 而8q, 20的增加和9p13-qter, 4 pq的丢失可能与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

Keywords: 贲门癌; 比较基因组杂交;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