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1.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07-08; 29(13): 715-719
Published online 2021-07-08. doi: 10.11569/wcjd.v29.i13.715
结肠镜检查治疗后肠穿孔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杨帆, 徐继宗, 张弦
杨帆,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普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杨帆,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徐继宗,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张弦, 华润武钢总医院胃肠外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80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杨帆、徐继宗、张弦设计; 研究过程由杨帆、徐继宗、张弦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张弦、杨帆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张弦、徐继宗、杨帆完成.
通讯作者: 张弦, 副主任医师,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209号, 华润武钢总医院胃肠外科. zhangxian1421@163.com
收稿日期: 2021-03-03
修回日期: 2021-03-30
接受日期: 2021-05-25
在线出版日期: 2021-07-08
Abstract
背景

近年来, 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疾病最重要的诊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 但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 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其中, 消化道穿孔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

目的

分析可能导致结肠镜穿孔的危险因素, 探索穿孔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

方法

统计2012-01/2020-12在我院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共41642例, 回顾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体重指数、是否麻醉、肠道清洁程度、操作时间、穿孔部位等), 分析结肠镜穿孔的高危因素; 穿孔患者均行肠穿孔修补术,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surgery, LS)和开放手术组(open surgery, OS),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结果

发生肠穿孔患者共21例(0.05%), 其中肠镜检查导致穿孔13例, 治疗(包括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球囊扩张等有创操作)导致穿孔8例, 穿孔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47.6%)及直肠(28.6%). 腹腔镜手术13例, 开放手术7例, 保守治疗1例, 有3例同时行肠造瘘术.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肠道清洁程度、有无麻醉、腹部手术史为导致肠镜穿孔的危险因素(P<0.05), 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操作时间、是否为检查或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0.05). LS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率、住院费用较OS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结肠镜穿孔易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 操作过程粗暴、局部肠壁薄弱及解剖结构异常是导致肠穿孔的三大重要因素; 肠道清洁程度、无痛麻醉、腹部手术史为肠镜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操作时间、是否为检查或治疗无关. 肠镜穿孔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发现、积极手术, 避免腹腔感染弥散. 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术与开放手术对比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伤口感染率低等优势, 可作为首选方案. 如肠道准备好, 大部分肠镜穿孔患者不做预防性肠造瘘是安全可行的.

Keywords: 结肠镜; 肠穿孔; 因素分析; 诊疗策略

核心提要: 在结肠镜检查越来越频繁的同时, 一旦出现肠穿孔往往给患者及医师带来极大的困扰, 如何降低穿孔发生率, 积极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