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05-08; 26(13): 796-802
Published online 2018-05-08. doi: 10.11569/wcjd.v26.i13.796
超声造影技术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朱伟年
朱伟年, 浙江省长兴中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长兴市 313100
朱伟年,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为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的设计、研究过程、数据分析及本论文写作由朱伟年完成.
通讯作者: 朱伟年, 副主任医师,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长吕大道99号, 浙江省长兴中医院超声科. zhu146238736@163.com
收稿日期: 2018-03-17
修回日期: 2018-03-30
接受日期: 2018-04-04
在线出版日期: 2018-05-0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HCC)为较为少见的消化系统肿瘤, 由于其发生位置较深, 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较为密切,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远期预后较差.

实验动机

为了提高EHCC的早期诊断能力, 寻找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补充替代方案, 为早期筛查和存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禁忌的患者提供新的诊断途径.

实验目标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类型肝外胆管疾患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增强扫描图像的特征, 评估常用检查方式对于诊断EHCC的效能, 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肝外胆管疾患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MRI增强扫描图像, 比较上述疾病的MRI和CEUS影像学特点(特别是不同增强时期的特点), 应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诊断EHCC的诊断效能.

实验结果

超声造影技术在EHCC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病变诊断中能够较好地反应病变情况, 其诊断效能与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相近.

实验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常用的检查手段在EHCC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病变诊断时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 证实了不同检查对于此类疾病的显像特点; 其中, 超声造影技术在EHC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其在不同强化周期中的影像学表现与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存在差异, 可以较好地反应病变组织的微循环情况, 能够作为与核磁共振成像的重要补充.

展望前景

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诊断方式采用定性诊断, 后期研究可继续扩大样本量和医院范围, 并对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为定量诊断提供依据.